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校務研究辦公室電子報 第5期 2020.03

電子報
2020.03 vol.05
 

line

pic主編的話

        國內大專校院招生錄取率持續增加,學生可經由不同的管道來選擇理想的學校就讀,然而,少子化衝擊各大專校院,使得各學校開始面臨經營的危機,各大學掙扎於新生註冊率之際,對於所招生進來就讀的學生也有可能中途因故而辦理休退學。近年來,臺灣的休退學人數逐年上升,根據教育部107學年度大專校院概況統計,106學年度之休學與退學人數合計約有31萬人,約佔大專生總數127萬的24%。亦即在106學年度中,每四個在學的學生就有一位辦理休學或退學。這當中有些人選擇重考、有人追夢、有人探索,但也有人茫然。這樣的現象不但容易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使得學生學習成效確保議題備受重視,甚至可能衍生相關的社會問題。本期電子報首先概略介紹關於本校在世界大學排名2020的表現,當期焦點則探究本校近年來學生的休退學情形,透過校務數據資料分析事先預防,以減少學生辦理休退學的機率;同樣地,在校務研究資料平台的議題模組,則是以視覺化軟體呈現歷年來學生休退學情形及原因。希望藉由這些數據分析,提高校內師生及行政同仁對於學生流失此議題的重視,在有效的時間點提供預防策略,進而提高學生對本校的認同感。
 
國立中山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  敬上
TOP

line

pic中山大學於2020 QS世界大學排名表現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每年度均會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本校亦每年均會參與大學排名填報的工作。在QS大學排名當中,本校參與的排名包含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亞洲大學排名(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就業力排名(QS 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年輕大學排名(QS Top 50 Under 50)與學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不同排名所計算的指標有所異同,本校近兩年於QS之排名如表1所示。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包含聲望、師生比、國際化與學術引用,亞洲大學排名指標與世界大學排名類似,但較世界大學排名多了交換生人數與博士級教研人員的比例。本校在這兩個排名的表現相近,分別於臺灣列為第九與第八名,大致顯示了本校在全國的綜合表現。就業力排名的指標則包含了學校聲譽、校友的成果、與業界的聯繫、以及畢業生就業率等指標,本校表現約為世界三百大之譜,全國排名第六。在年輕大學排名上,QS調查建校50年內之大學,排名指標與世界大學排名相似。在學科排名上,每年QS均會根據學校不同的學科進行排名,排名指標則包含學校聲譽與學術表現。本校上榜學科數量較多,排名全國第五,顯示本校的學科多元且表現優異。
中山大學於QS各排名結果
TOP

line

pic當期焦點:學生休學與退學原因分析

        學生休學與退學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學生是迫於無奈,有的學生卻是志趣不合,當然亦有些學生是個人規劃。然而,在探究學生學習成效的同時,學生選擇休學或退學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值得進一步檢視。本期校務研究辦公室調查101至104學年度入學學生休退學的原因,以及進行這些學生的背景變項調查,以瞭解本校休學與退學之學生特質,並在文末將提出討論與建議,提供學校一些可行的政策方向。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百分比之調查
        為了探討學生於就學期間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與原因,本期校務研究辦公室擬調查的學生樣本為101至104學年度入學的學生。在此資料範圍共計11,981位學生,其中曾休學人數為2,159位(約佔18%),退學之人數為1,611位(約佔13%),人數與比例如圖1所示。
101至104學年度入學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的人數與百分比
        若調查不同學制的學生可發現(如圖2),大學部的學生曾休學百分比與退學百分比均較研究所低。大學部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約一成左右(分別為10%與11%);碩士班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則分別為19%與13%;碩士在職專班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分別為30%與18%;博士班學生的百分比最高,分別為47%與24%。
不同學制曾休學與退學人數與百分比
        不同學制下不同入學管道的學生曾休學與退學人數如圖3所示。大學部轉學考的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百分比最高,分別為13%與14%;其次為考試分發,分別為12%與13%;個人申請與繁星推薦最低,均少於10%。至於碩士班學生,碩士在職專班招生入學的學生其曾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最高,分別為30%與18%;碩士班甄試的百分比最低,分別為15%與10%。而博士班招生入學的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最高,分別為54%與26%;逕修讀博士班入學的學生比例則較低,分別為16%與0%。
不同學制與入學管道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百分比
        再者,就不同身份別的學生分析(如圖4),有申請就學貸款的學生其曾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分別為14%與8%)均較未申請的學生低(分別為19%與14%)。特殊身份(原住民、軍公教、身心障礙與特殊境遇等)的學生(分別為19%與13%)則與一般生(分別為18%與13%)在休退學表現上沒有太大差異。低收或弱勢生的百分比(分別為11%與7%)則亦較一般生低(分別為18%與14%)。
不同身份別學生曾休學與退學百分比
 
學生休學原因分析
        在101至104學年度入學的11,981位學生當中,共有2,159位學生曾休學過,其中半數休學學生(共1,143位,約53%)僅休學一次,將近三成休學學生(共605位,約28%)休學兩次,休學次數最多的為9次,共有兩位學生(如圖5)。整體來說,共有3,822個休學人次。
休學人數與次數分布長條圖
        在3,822個休學人次中,因為工作因素而休學的佔比最高,有26%(1,012人次)、個人因素其次,有22%(851人次),家庭因素與撰寫論文則分別為18%(675人次)與14%(546人次)。不同學制學生之休學原因有所異同,以學士班來說,佔比最高的原因為個人因素,共佔50%,其次為家庭因素,約佔20%。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與博士班佔比最高的則均為工作因素,佔比介於24%至44%之間。研究所的三個學制中個人因素、撰寫論文與家庭因素也都佔有一定的比重。此外,碩士在職專班與博士班學生均約有一成的百分比是因為懷孕或哺育三歲以下子女(11%與9%)而休學。(如表2)
不同學制學生休學因素調查表
        若以不同身份別來探究,不論學生是否申請就學貸款,身份別是否為軍公教、原住民、特殊境遇、低收入或是弱勢生,其休學原因均為工作因素、個人因素、家庭因素與撰寫論文為主。
 
學生退學原因分析
        在1,611位退學的學生當中,退學原因為休學期滿未復學的比例最高,約佔38%(610位),志趣不合次之,約佔19%(312位),逾期未註冊與工作因素則分別為172位與155位(11%與10%)。不同學制的學生來說,大學部的學生志趣不合的比例最高,約佔41%,休學期滿未復學其次,約佔25%,學分不及格而退學則佔19%。研究所學生則是休學期滿未復學比例最高,介於36%至53%之間,逾期未註冊與工作因素均亦為其退學主要原因之一。對碩士班學生來說,志趣不合與個人因素亦佔一定比例,分別為11%與10%。(如表3)
不同學制學生退學因素調查表
        不同身份別的學生其退學原因亦有所異同,不論身份與背景變項為何,休學期滿未復學(28%~38%)與志趣不合(16%~20%)均為退學的主要原因。原住民、軍公教、特殊境遇、申請助學貸款、弱勢生、低收入戶等學生之退學原因為學分不及格的比例均高於10%,且較整體學生高。(如表4)然在本校的規定中,僅有學士班會因「學分不及格」而退學,因此更進一步調查此類別之比例,仍可發現原住民、軍公教、特殊境遇、申請助學貸款、弱勢生、低收入戶等學生之退學原因為學分不及格的比例(27%~37%)均較整體學生高(19%)。
不同身份別學生退學因素調查表
 
分析與結論
        整體來說,本校101至104學年度入學的學生曾經休學與退學的百分比分別約佔18%與13%,此數據分析係採用101學年度至104學年度入學的學生自入學至今之總人數(108學年度第一學期),曾經休學與退學的人數所占百分比。
        在休學原因的調查中,可初步發現工作因素、個人因素、家庭因素與撰寫論文為主要原因。大學生是以個人因素與家庭因素為主。研究所學生則最主要的原因為工作因素,另外有一成至兩成的學生會因為撰寫論文而休學。碩專班與博士班的學生則另有一成的學生會因為懷孕或哺育三歲以下子女而休學。此結果充分的表現了不同學制學生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休學原因。除此之外,不同身份別如原住民、申請就學貸款、特殊境遇子女、低收入戶與弱勢生等其休學的主要原因與整體學生並無太大差異。此結果充分反映出本校學生休學的主要原因受身份別的影響較小。
        除了上述分析之外,本期亦初步調查休退學學生其休學的月份分佈。根據資料顯示,學生休學的時間大致集中於每年二月(約21%)與九月(約35%),亦即超過一半的休學學生,休學的時間點約為開學的當月份,上學期的比例亦高於下學期。根據此結果,校務研究辦公室建議導師可於學生入學後的前四週主動關切學生就學狀態並提高學生對於學校的認同感及歸屬感,倘若加上固有導師制下,導師每學期期末對學生的關心,應能提供較大的成效。
        在退學原因的調查中,可發現不論如何將學生分類,休學期滿未復學均為其退學的主因之一,因此亦可推論部分學生上述休學原因亦為其退學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最大宗的退學原因則為志趣不合(含轉學、重考、或考取他校/系),而此因素在學士班佔比最高,達41%,在碩士班亦佔11%,考量學制與管道均有其特性,建議可合併參考此數據,針對本校學士班與碩士班的招生研擬不同的策略。在不同身份別的調查中,原住民、軍公教、特殊境遇、申請助學貸款、弱勢生、低收入戶等學生之退學原因為學分不及格的比例均高於整體學生,而此分析亦提醒本校應更加注意不同身份別學生之學習輔導,以降低其學業成績不及格而導致退學的比例。在調查學生退學的月份後發現學生退學的時間點大致集中在每年的三月(18%)與十月(28%),而此集中現象的原因推測為有接近四成的退學學生退學原因為「休學期滿未復學」,因此退學集中月份為復學的時間點後,亦即開學過後一個月。
        綜合上述,本校曾休學與退學學生的原因調查已有初步的結果,然而此分析亦有其限制,在休學原因種類佔最多數的「個人因素」似乎過於廣泛,以至於分析無法獲取更進一步的資訊,實屬可惜。目前本校教務處已研擬相關規定,後續學生申請休學個人因素將強制學生加註原因說明(或考慮取消個人因素),期望藉由收集更細節的資訊,以使決策者能有更多的資訊可供參考,俾擬出更為適切的政策。
TOP

line

pic校務研究資訊系統平台議題模組的介紹—「學生休、退學人數與其原因」

        除了上述議題分析之外,本期校務研究辦公室亦將每個學年度休學與退學的人數製成議題模組公開於校務研究資訊系統平台上,以供使用者進行查閱與比較。此議題模組已上傳本校網頁,詳細路徑如下:中山大學首頁>行政單位>校務品質保證中心>校務研究辦公室>校務研究資訊系統平台>公開資料>議題模組>學生休、退學人數與其原因。(如圖6所示)
學生休、退學人數與其原因議題模組所在位置
        在點選之後,畫面如圖7所示,左方為休學、右方為退學、上方為各院人數、下方為百分比最高之因素。
學生休、退學人數與其原因議題模組頁面一覽
        此議題模組的頁面右側設有篩選器,以供使用者進行互動。篩選器共有五個,分別為學年度、性別、學院、入學管道與學制,其中學年度為單選,其他均可依使用者所需進行多重勾選。圖8所示之篩選條件分別為「107學年度」、「男性」、「文學院、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考試分發入學」及「學士班」之學生休、退學人數與其原因。結果顯示,在調查樣本中,三個學院的學生於107學年度的休學人數分別為7、5與2人,最高比例的休學原因為志趣不合;退學人數則分別為6、3與2人,最高比例的退學原因為休學期滿未復學。
學生休學與退學查詢結果
        本期校務研究辦公室初步進行了學生休學與退學的分析,並且將相關資訊建置為議題模組以供使用者查詢。然休學與退學的分析並不應止於本期所提供的分析,後續更應分別著重於招生策略與學習輔導等方向。而相關的後續研究更應積極展開調查,藉此提供決策者在進行政策研擬時一可靠的證據,以期增加進入本校學生的質量與其學習表現。
TOP

line

picIR近期活動

本校協辦「2020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會員大會暨研討會」
  • 時間:2020.01.15(三)
  •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光中廳
  • 主題:相關資訊
TOP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給LINE好友 !

發佈單位: 校務研究辦公室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