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研究辦公室電子報 第26期 2025.06
2025.06 vol.26
主編的話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在六月發布了2025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為2025年度的排名週期劃下句點;同時,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則是以「2026 QS世界大學排名」開啟了新一年度的排名週期,本期電子報將分享本校在這兩個排名中的表現。另外,在上一期電子報中我們分享了中山畢業生就業情形,並針對已就業的畢業生分析其專業能力與在校專業訓練和其工作的相符程度。然而,我們也瞭解到除了專業能力之外,軟實力的培養也是獲得雇主青睞的重要一環,因此,本期焦點議題將進一步透過串接畢業生流向調查與UCAN共通職能調查的結果,帶大家一同瞭解中山畢業生的軟實力具備程度在不同就業情形上的分布。
國立中山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 敬上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於6月18日公布「2025 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2025 THE Impact Rankings),今年有來自多達130個國家,共計2,318所大學進入總排名,其中有53所大學來自臺灣。本次中山大學在總排名中維持在全球第201-300名,在個別SDGs排名的部分(如表1),SDG9(工業、創新和基礎建設)持續為本校表現最優異的項目,本次在全球1,156所大學中排名第68名,對本校在創新與產學合作上的推動給予肯定。此外,本校在SDG6(乾淨水源與公共衛生)、SDG7(可負擔乾淨能源)、SDG14(海洋生態)和SDG15(陸域生態)等四項SDGs皆名列全球第101-200名,而SDG10(減少不平等)、SDG11(永續城市)、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和SDG17(合作實現目標)為全球第201-300名,都是本校表現較為優秀的SDGs。
該排名參考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對各大學進行評比,各校可自由選擇適合填報的SDGs進行參與。該排名公布17個SDGs的個別排名,以及一個總排名。總排名的計分方式採用4個SDGs的分數進行計算後而得,SDG17「合作實現目標」為參與總排名之必選項目,占總成績22%,另外再從其他16個SDGs中挑選三項得分最高的SDGs參與評比,分別佔總成績的26%。17個SDGs項目所需填報的指標超過200項,由校內各單位協助蒐集相關資料,感謝大家的辛勞!
該排名參考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對各大學進行評比,各校可自由選擇適合填報的SDGs進行參與。該排名公布17個SDGs的個別排名,以及一個總排名。總排名的計分方式採用4個SDGs的分數進行計算後而得,SDG17「合作實現目標」為參與總排名之必選項目,占總成績22%,另外再從其他16個SDGs中挑選三項得分最高的SDGs參與評比,分別佔總成績的26%。17個SDGs項目所需填報的指標超過200項,由校內各單位協助蒐集相關資料,感謝大家的辛勞!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於6月19日公佈最新的「2026 QS世界大學排名」(2026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全球共有1,503所學校入榜,國內則有27所學校入榜。本校獲得全球第439名,較上一年度進步46個名次,國內排名則是維持在第8名。本校在各指標排名的表現上(如表2),本次以師均引用指標的進步幅度最大,全球名次上升37名,顯示本校的學術研究成果受到同儕肯定並對相關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學術聲望指標在本次全球排名中也上升了8名。除此之外,近年在本校國際化的推動下,國際教師占比指標的全球名次上升了29名,顯示了本校在國際教師延攬上的成果。然而,在國際學生的招生上仍有進步的空間。
QS世界大學排名是透過各校的學術聲望(30%)、業界聲望(15%)、師均被引用數(20%)、師生比(10%)、國際教師比(5%)、國際學生比(5%)、國際合作(IRN)(5%)、就業力(5%)和永續(5%)等指標對全球大學進行整體表現的評比。
QS世界大學排名是透過各校的學術聲望(30%)、業界聲望(15%)、師均被引用數(20%)、師生比(10%)、國際教師比(5%)、國際學生比(5%)、國際合作(IRN)(5%)、就業力(5%)和永續(5%)等指標對全球大學進行整體表現的評比。

本期焦點將分別針對111學年度學士班與碩士班畢業生,串接該些畢業生在111學年度畢業生離校1年流向調查與111學年間UCAN共通職能的填答結果,藉由學長姐的調查結果,帶大家一同瞭解中山畢業生的軟實力具備程度在不同就業情形上的分布,提供在校生與校方在軟實力培養上的參考。
工作狀況
首先,針對畢業生工作狀況進行分析。111學年度畢業且離校滿1年時具有全職工作、部分工時、仍在尋找工作中的學士班畢業生,自評共通職能具備程度的平均分數如表3和圖1,結果顯示具全職工作的畢業生在各項職能的具備程度皆比部分工時與尋找工作中的畢業生高。在具全職工作畢業生的填答結果中,可以發現「工作責任及紀律」、「團隊合作」及「溝通表達」是其最具優勢的三項職能。而「持續學習」的平均得分在三組畢業生中皆低於4分(滿分5分),仍有提升的空間。


就碩士班畢業生而言,三種工作狀況的畢業生對共通職能的自我評價如表4和圖2。具全職工作的畢業生在所有共通職能上的具備程度皆高於4分,其中又以「團隊合作」、「工作責任及紀律」、「人際互動」和「資訊科技應用」等能力最具優勢。具部分工時的畢業生也有多項共通職能的平均得分高於4分,但「人際互動」和「創新」等能力的具備程度則低於4分。而仍在尋找工作的畢業生則認為,除了「工作責任及紀律」之外,其餘各項能力的具備程度皆低於4分。


職業類型
進一步將具全職工作的畢業生依16種職業類型區分,首先,就學士班畢業生而言,以人數較多的幾個職業類型來看(如表5),從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類」的畢業生,具備程度最高的三個共通職能為「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和「工作責任及紀律」;而同樣是偏向理工的「資訊科技類」從業者,除了「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外,「溝通表達」也是具備程度較高的能力。
就商管類的「金融財務」和「行銷與銷售」從業者而言,「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是具備程度最高的三項能力,而對「金融財務」從業者來說,另一個具備程度同樣較高的是「問題解決」能力。
對社會領域的「政府公共事務類」和「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而言,具備程度最高的能力有「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此外,「問題解決」能力也是「政府公共事務類」從業者具備程度高的能力,而「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的另一個具備程度較高能力是「溝通表達」。另外,從事「藝文與影音傳播類」工作的畢業生具備程度最高的三個能力則為「溝通表達」、「人際互動」和「團隊合作」。
就商管類的「金融財務」和「行銷與銷售」從業者而言,「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是具備程度最高的三項能力,而對「金融財務」從業者來說,另一個具備程度同樣較高的是「問題解決」能力。
對社會領域的「政府公共事務類」和「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而言,具備程度最高的能力有「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此外,「問題解決」能力也是「政府公共事務類」從業者具備程度高的能力,而「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的另一個具備程度較高能力是「溝通表達」。另外,從事「藝文與影音傳播類」工作的畢業生具備程度最高的三個能力則為「溝通表達」、「人際互動」和「團隊合作」。

碩士班畢業生依職業類型區分的結果如表6,就理工領域相關的「製造類」、「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類」和「資訊科技類」的從業者而言,「團隊合作」、「工作責任及紀律」都是具備程度較高的共通職能,此外,「製造類」從業者在「人際互動」及「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類」與「資訊科技類」從業者在「資訊科技應用」上的具備程度也同樣較高。就「醫療保健類」從業者而言,「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和「工作責任及紀律」則是具備程度最高的三項能力。
就商管領域而言,各項共通職能的具備程度都偏高。其中,「金融財務類」從業者具備程度最高的三項能力為「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企業經營管理類」從業者則為「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和「團隊合作」;「行銷與銷售類」從業者則是「持續學習」、「工作責任及紀律」和「資訊科技應用」。
對社會領域的「政府公共事務類」和「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而言,在具備程度最高的三項能力中,相同的是「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此外,對「政府公共事務類」從業者而言,則還有「溝通表達」和「人際互動」,對「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來說,則還有「問題解決」和「工作責任及紀律」。
就商管領域而言,各項共通職能的具備程度都偏高。其中,「金融財務類」從業者具備程度最高的三項能力為「人際互動」、「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企業經營管理類」從業者則為「溝通表達」、「持續學習」、「人際互動」和「團隊合作」;「行銷與銷售類」從業者則是「持續學習」、「工作責任及紀律」和「資訊科技應用」。
對社會領域的「政府公共事務類」和「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而言,在具備程度最高的三項能力中,相同的是「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此外,對「政府公共事務類」從業者而言,則還有「溝通表達」和「人際互動」,對「教育與訓練類」從業者來說,則還有「問題解決」和「工作責任及紀律」。

結論與建議
藉由上述串接畢業校友在畢業生流向調查與UCAN共通職能的填答結果,可以發現對於畢業後預計投入職場的畢業生而言,不論是學士班或碩士班畢業生,離校1年後已具有全職工作者,其各項共通職能具備程度皆較仍在尋找工作的同儕高。在各項職能中,對學士班和碩士班畢業生而言又以「團隊合作」和「工作責任及紀律」同樣是具備程度較高的共通職能。進一步依職業類型區分,可以發現不同職業類型的從業者,其具備程度較高的共通職能多少有些不同,但可以發現,就商管和人文社會領域而言,與他人互動相關的共通職能,如「溝通表達」和「人際互動」,普遍是具備程度較高的能力。此外,就碩士班而言,「資訊科技應用」在多個職業類型中普遍是具備程度較高的能力。
透過投入職場的畢業生在不同就業情形的各項共通職能表現,期望能給予在校生們對於軟實力的培養有進一步的方向。而學校端則可進一步瞭解畢業生在校參與的課程與活動對學生軟實力培養的幫助與成效,以作為規劃與精進的參考,強化本校學生的就業力。
透過投入職場的畢業生在不同就業情形的各項共通職能表現,期望能給予在校生們對於軟實力的培養有進一步的方向。而學校端則可進一步瞭解畢業生在校參與的課程與活動對學生軟實力培養的幫助與成效,以作為規劃與精進的參考,強化本校學生的就業力。
美國校務研究經驗暨校務研究個案推動經驗分享會(中部場次)
- 時間:114年7月3日(四)
- 地點:中華大學工程一館(E104)創新廳
114年4~6月份IR活動彙總
主辦單位 | 時間 | 活動名稱 |
---|---|---|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國立政治大學 |
114年5月9日(五) |
2025年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主題講座—韓國高等教育改革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
114年5月19日(一) |
資料驅動的校務研究 |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 |
114年5月21日(三) |
2025年臺灣校務研究主題講座—校務數據資料庫建置經驗分享 |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 |
114年6月19日(四) |
美國校務研究經驗暨校務研究個案推動經驗分享會(南部場次) |
發佈單位:
校務研究辦公室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