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校務研究辦公室電子報 第27期 2025.09

電子報
2025.09 vol.27
 

line

pic主編的話

       在全球化的驅動下,國際移動與交流更加頻繁,跨語言的學習與知識交流也顯得更加重要。在國家雙語政策的藍圖下,教育部於2021年推動大專校院雙語化學習計畫(the Program on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College, BEST),協助大專校院推動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中山大學也已成立校級「雙語學習計畫推動辦公室」,致力於全英語專班與英語授課課程的推動,期望藉此強化學生英語能力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本期焦點將透過學生修習英語授課課程後對於教學與學習的回饋資料,了解近期本校英語授課課程之成效。此外,本期電子報也將分享近期公布的最新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中,中山大學的入榜概況。
國立中山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  敬上
TOP

line

pic【排名結果】2025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分析Scopus學者檔案,每年發布「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排行榜(World’s Top 2% Scientists),並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4)」和「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份榜單。最新一次榜單已於9月19日發布,中山大學在「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中有46位學者入榜,其中有3位學者在子領域排名全國第1,包含海洋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陳鎮東(海洋學,全球第6),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國家講座翁金輅(網路與電信,全球第176),環境工程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楊金鐘(戰略、國防與安全研究,全球第202)。「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則有35位學者入榜,其中4位學者在子領域排名全國第一,包含海洋科學系教授陳鎮東(海洋學,全球第8),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李澄賢(社會科學方法,全球第59),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西灣講座教授郭紹偉(聚合物,全球第74),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李家瑩(資訊系統,全球第87)。兩份榜單入榜學者的研究學科領域涵蓋廣泛,「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入榜學者涵蓋11個主領域和23個子領域(如表1),「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入榜學者涵蓋12個主領域和20個子領域(如表2)。
表1  本校入榜「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4)」之子領域與人數
 
表2  本校入榜「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之子領域與人數
 
       榜單的資料來源是擷取自Scopus資料庫2025年8月1日的資料,引用次數採計至2024年底。評分依據包含總引用次數、Hirsch h-index、共同作者修正的Schreiber Hm-index、單獨作者的引用次數、單獨或第一作者的引用次數、單獨、第一或者最後作者引用次數等六項指標,以衡量學者長期與近期的學術論文影響力。
 
榜單來源:
★Ioannidis, John P.A. (2025), “August 2025 data-update for "Updated science-wide author databases of standardized citation indicators"”, Elsevier Data Repository, V8, doi: 10.17632/btchxktzyw.8
TOP

line

pic【當期焦點】初探英語授課教學意見與學習成效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接軌國際成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在國家雙語政策的藍圖下,教育部於2021年推動大專校院雙語化學習計畫(the Program on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College, BEST),協助大專校院推動全英語授課(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期望藉此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並提升國際競爭力。有鑒於此,中山已成立校級「雙語學習計畫推動辦公室」,並自2021年起推動全英語教學精進十年計畫,致力於對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支持及健全系所專業領域的全英語人才培育機制,逐步擴增全英語專班及精進全英語課程。
       本期焦點將針對本校學生修習英語授課課程後對於教學與學習的回饋資料進行分析,除了分享近期本校英語授課課程之成效,亦可作為後續計畫推動的參考。本次分析透過本校教務處所進行的教學意見調查及學生學習成效問卷,針對113學年度講授類英語授課課程的學生填答結果進行分析。其中,教學意見調查針對課程規劃、教師教學態度、教學評量方式、教材使用、教師專業及鼓勵多元思考等,詢問學生對所修習之課程的看法。學習成效問卷則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學習成效,包含課程目標與內容的理解、學習興趣的提升及知識的運用等題項,第二部分則著重在對英語授課的看法,包含提升跨語言溝通能力、授課語言對課程內容與學習的影響及提升出國留學或就業的信心等。教學意見調查與學習成效問卷皆採用七點量表,7分表示非常同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

教學意見
       從教學意見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學生普遍給予高度正面的回饋,整體而言,第一學期平均分數為6.33分(N=10065),第二學期平均分數為6.37分(N=8512)。依學制來看(如表3),研究所學生給予的評價顯著高於學士班。
表3  不同學制之教學意見結果
       若進一步瞭解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差異(如表4),可以發現學士班和研究所的結果略有不同。學士班學生雖然對於英語授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都給予高度正面的評價,但選修課的平均得分在兩個學期都是顯著高於必修課。然而,就研究所學生而言,學生對於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樣給予高度正面的評價,但兩者平均得分的差異明顯縮小,且兩個學期呈現不一致的結果,第一學期必修課平均得分高於選修課,第二學期則是相反的結果。
表4  不同學制之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教學意見結果

學習成效
一般學習成效題
       首先,就一般學習成效相關題項的填答結果來看,學生同樣普遍給予高度的評價,第一學期平均分數為6.17分(N=9540),第二學期平均分數為6.23分(N=8405)。依學制來看(如表5),學士班學生和研究所學生在學習成效方面同樣給予高於6分的評價,且研究所學生填答的平均得分也顯著高於學士班。
表5  不同學制之一般學習成效結果
       就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差異而言(如表6),學士班學生對於必修課和選修課都高度同意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但選修課的平均得分顯著高於必修課。而研究所的學生對於必修課和選修課也都同樣高度認同能有良好的學習成效,但兩者沒有顯著的差異。
表6  不同學制之必修課與選修課的一般學習成效結果
 
英語授課題
       其次,學生對於英語授課相關的學習成效題項也給予了正面的評價,兩個學期的平均分數都接近6分,第一學期平均分數為5.85分(N=9435),第二學期平均分數為5.92分(N=8405)。依學制來看(如表7),學士班與研究所學生普遍給予正面的評價,平均分數落在5.8~6.2分。與教學意見及一般學習成效的結果相同,研究所學生的平均得分顯著高於學士班。
表7  不同學制之英語授課學習成效結果
       就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差異而言(如表8),對於必修課和選修課,學士班學生皆同意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但選修課的平均得分約有6分且顯著高於必修課。對研究所學生而言,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平均得分都落在約6~6.1分,兩者沒有顯著的差異。
表8  不同學制之必修課與選修課的英語授課學習成效結果
       此外,針對英語授課題項,依學制逐題探討,如圖1,可以發現學士班和研究所學生皆普遍認同英語授課課程對於提升跨語言溝通能力有幫助,但對於英語授課課程提升未來留學或就業的信心方面,認同度則仍有上升的空間。而對於英語授課對學習內容的影響,研究生普遍較認同不會受到影響,但學士班學生在這方面的認同度則略低一些。比較上、下學期,各題項的得分均上升,雖然幅度不大,但顯示漸入佳境的跡象。
圖1  不同學制之英語授課學習成效各題項結果

結論與建議
       從上述教學意見調查及學習成效問卷的填答結果,可以發現學生普遍給予英語授課課程相當正面的評價,但整體而言,研究生的評價優於學士班學生。而對於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評價,在學士班學生的填答結果中呈現顯著的差異,選修課程的評價優於必修課,但在研究所學生的填答結果中普遍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此外,針對英語授課的學習成效題項,學生普遍認同修習英語授課課程對跨語言溝通能力的提升有幫助。
       在英語授課的相關討論中,普遍認為英語授課對語言能力的提升有幫助,但也提出可能因為教師或學生自有的語言程度而影響教學或學習(周宛青,2017;鍾智林與羅美蘭,2021),因此選修課的評價高必修課;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選修課是自主選擇,興趣會引導學生更積極投入而有較高評價。再者,學生修課前是否能掌握其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專業術語,也可能影響對英語授課課程的接受度,並影響學生對於以不同語言學習進階知識時的焦慮感(Aizawa et al., 2023),因此研究所學生對於英語授課的評價高於學士班學生;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研究所課程的修課人數低於學士班課程,老師較能注意到個別狀況而因材施教。
       總結來說,本校英語授課品質普遍獲得肯定,且評價有上升的趨勢,不過學士班需要更積極地尋求精進策略,特別是必修課的部分,課程設計建議將學生語言能力與專業知識的程度納入考量,並配合在課程中對學生學習情形的觀察,以及搭配多元的活動等教學方式,協助與引導學生學習。
 
參考資料:
★周宛青(2017)。高等教育國際化下台灣本籍生整體學習經驗質性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4),228-254。
★鍾智林、羅美蘭(2021)。英語授課一定會降低大學課程的教學評量嗎?一個縱貫性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7(3),41-70。
★Aizawa, I., Rose, H., McKinlsy, J., & Thompson, G. (2023). A comparison of content learning outcomes between Japanese and 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Languageand Education, 1-20.

TOP

line

pic活動預告

主辦單位 時間 活動名稱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114年11月21日(五)

數據解碼人才力:從學習到就業的校務研究新視角
國立屏東大學

114年11月28日(五)

【海報展徵稿中】

2025南區大專校院校務研究推動策略聯盟簽約儀式暨成果展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

115年1月16日(五)

【論文徵稿中】

2026第六屆第一次年會暨國際研討會-AI時代的校務研究:新挑戰及新契機

 

pic114年7~9月份IR活動彙總

主辦單位 時間 活動名稱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

114年7月3日(四)

美國校務研究經驗暨校務研究個案推動經驗分享會(中部場次)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

114年9月19日(五)

「勞動力市場分析:利用校務研究縮短學用落差」線上主題講座
TOP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給LINE好友 !

發佈單位: 校務研究辦公室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