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校務研究辦公室電子報 第21期 2024.03

電子報
2024.03 vol.21
 

line

pic主編的話

       本電子報已介紹過多個大學排名,這些排名多半重視學術研究表現、教學能量、國際化程度等指標,然而,從近年排名(例如QS世界大學排名、QS永續排名)所新增的指標中可以發現,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也逐漸受到關注。本期電子報將透過近期最新公布的《Cheers》2024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並同時參考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的雇主調查結果,帶大家一同瞭解受企業青睞的就業力是甚麼?此外,因應國內外高等教育對培養學生國際化思維的重視,為鼓勵學生尋求海外學習經驗,大專校院紛紛提供學生各種海外求學機會,本期焦點將針對雙聯學制,帶大家一同瞭解國內整體與中山大學在雙聯學制的合作趨勢與學生修讀情形。
國立中山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  敬上
TOP

line

pic《Cheers》2024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

       《Cheers》定期針對2000大企業人資主管進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並於2024年1月11日公布最新一次的調查結果。本校近五年維持在第6-8名之間,在五大產業最愛前五名中,最受傳統製造業的青睞,名列第四名。
       然而,企業重視的是什麼?《Cheers》的進一步調查顯示,近五成的企業認為學歷有保鮮期,就長期職涯發展而言,除了學科專業能力之外,人格特質與學習潛力也很重要。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建議學生培養的12項能力中,前三名依序為「解決問題」、「溝通表達」及「韌性與適應性」,「團隊合作」與「自我學習」則為第四與第五,分別有36.2%和22.2%的企業認為應是重點培養的能力之一。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透過2022年所進行的全球雇主調查結果,也針對企業對畢業生的期待提供了一份分析報告,調查結果與《Cheers》的國內企業調查大致相似。報告指出,就全球企業而言,在15項能力中,「溝通」(Communication)、「團隊合作」(Teamwork)及「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等三項能力的重要程度並列第一。而相似於前述《Cheers》調查結果的第三名「韌性與適應性」,在QS調查中「靈活性」(Flexibility)和「韌性」(Resilience)的重要性依序名列第4和第6,排名第5的則是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skills)。即便是針對亞太區的企業來看,這幾項能力也呈現相同的重要性排序。這樣的結果似乎也呼應了現今知識、技術與人才快速流通與發展的就業環境,無論是全球或國內趨勢,能夠支持團隊的運作並有效率完成工作的相關能力至關重要。同時,在歷經COVID-19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如遠距工作與線上會議等),具有能夠快速且正向應變各種改變與不同的工作模式的能力也漸趨重要。然而,QS的調查也進一步指出,在這幾項重要能力中,全球企業普遍認為畢業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仍需加強,可能的方式包含了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等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討論與問題解決的訓練。而就亞太區域的企業而言,上述重要能力中,除了團隊合作之外,其他能力與企業的期待都有較大的落差。
       本校在《Cheers》調查中雖維持著一定的水準,但藉由國內外的各項調查,可瞭解目前企業對人才需求所重視的面向,持續檢視並加強畢業生相關能力的培養,以強化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參考資料:
★張紹敏(2024.01.11)。2024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成大蟬聯第一,技職霸榜超越私立普大。Cheers。取自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2772&page=1
★Quacquarelli Symonds (August 2022). What do employers want from today’s graduates? https://insights.qs.com/hubfs/Reports/What%20do%20employers%20want%20from%20todays%20graduates%20%20(1).pdf?utm_medium=email&_hsmi=65742003&utm_co
TOP

line

pic當期焦點:初探國內與中山雙聯學制合作案與學生修讀情形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即便受到COVID-19的衝擊,國際化的推動仍舊是各大專院校持續努力的目標,積極強化學生國際觀與國際流動競爭力的培養。雖然科技的發達,使得資訊的流通更快速且無界限,然而,沉浸式的跨國學習體驗仍提供了難以取代的價值。除了在學期間進行短期交換,或是畢業後申請留學,都是累積跨國學習經驗的方式。另一種方式則是修讀雙聯學制,透過國內學校與國外大學簽屬合作協議,學生通過申請後前往就讀,在一定的修業年限內就可取得雙邊學位,相較之下可以比短期交換強度更高,但又比留學較為省時省錢。
       國內推動跨國雙聯學制已有多年,雙聯學制的形式也漸趨多元,因而再度受到關注。如圖1所示,碩士班和博士班的雙聯合作案件數皆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尤其是碩士班的成長相當明顯,而學士班的案件數在108學年度有一明顯下降,可能是受到疫情的影響,但隨著疫情的趨緩,案件數也呈現回升的趨勢。若是從雙聯合作案件的區域分布來看(如圖2),歐洲是最大宗,佔29.03%,其次為北美的25.28%和東協各國的20.46%。
圖1  國內大專校院105-110學年度雙聯合作案件數變化趨勢
 
圖2  110學年度國內大專院校雙聯合作案件數之區域佔比分布
       以修讀雙聯學制的本國學生人數來看(如圖3),108-109學年度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學制修讀人數都略有下降,但學士班和碩士班皆略有回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博士班修讀人數卻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而外國學生來台修讀部分則有不同的趨勢(如圖4),學士班修讀人數呈現下滑的趨勢,碩士班修讀人數則與疫情前相似,而博士班修讀人數則微幅上升。
圖3  105-110學年度修讀雙聯學制之本國學生人數變化趨勢
 
圖4  105-110學年度來台修讀雙聯學制之外國學生人數變化趨勢
       就區域分布來看,北美與歐洲是本國學生前往的主要區域(如圖5),尤其是北美在近年的修讀人數明顯回升,超越歐洲的人數,而前往歐洲的本國學生則自疫情以來尚未出現回升的趨勢。此外,前往其他亞洲地區(主要為日本和澳洲)修讀的本國學生人數也隨著疫情趨緩而逐漸回升,維持在本國學生主要前往的區域第三名。而來台修讀雙聯學位的外國學生,則主要來自東協國家(如圖6),可能因為台灣疫情控制情況良好,疫情期間出現明顯的人數上升,隨著疫情趨緩,來自東協國家的修讀人數則下滑至略低於疫情前的人數。外國學生的第二主要來源區域為歐洲,隨著疫情趨緩,來自該區域的學生人數也逐漸回升。
圖5  105-110學年度本國學生修讀雙聯學制之區域分布變化
 
圖6  105-110學年度外國學生來台修讀雙聯學制之區域分布變化
       隨著國內對雙聯學制的推動,中山大學亦積極接洽國外學校簽屬合作協議,105-110學年度雙聯合作案持續成長(如圖7)。與國內整體趨勢相似,碩士班雙聯合作案明顯提升,博士班雙聯合作也呈現微幅成長。就區域分布來看(如圖8),和國內整體趨勢相似,以110學年度為例,最主要的三個合作區域分別為歐洲、東協和北美,但本校與歐洲的合作強度更大,佔整體合作件數的54.32%。.
圖7  中山大學105-110學年度雙聯合作案件數變化趨勢
 
圖8  110學年度中山大學雙聯合作案件數之區域佔比分布
       以本校校務數據進一步分析,101-110學年度中山大學的本國學生申請修讀雙聯學位共有150人(如表1),申請來台修讀的學生則有126人。就學制而言,無論是本國學生赴外,或雙聯學校學生來台,皆是以碩士學位學生居多,其中又以女性學生比例較高一些。以歷年申請人數的變化趨勢來看(如圖9),人數最多的碩士班申請人數有波動,面對疫情的衝擊,整體略有下滑的趨勢,但110學年度呈現回升的趨勢。
       就區域分布來看(如表2),大致符合國內趨勢和本校主要的合作區域架構,本國學生主要前往歐洲(83%)修讀雙聯學位,其次則為北美(10%)和東北亞(7%),而來台修讀雙聯學位的學生,同樣的是以來自歐洲(86%)佔比最高,其次則為東南亞(13%)。
       而學生主要在甚麼時候選擇赴外修讀雙聯學位呢?針對本國學生進行了解可以發現,學士班在大三時才開始有學生前往修讀,博士班則是在進入博班後的第三年,而人數最多的碩士班則是從進入碩士後第一年即有學生前往修讀,但以第二年(45%)前往修讀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碩士第三年以後(37%)前往修讀。
表1  本校101~110學年度申請修讀雙聯學位之學制與性別分布
 
圖9  本校歷年申請修讀雙聯學制之人數變化趨勢
 
表2  本校101-110學年度申請修讀雙聯學位之區域分布
       針對修讀人數較多的碩士班學生,進一步瞭解完成雙聯學位的情形。就本國學生而言,101-110學年度前往修讀雙聯學位的142位碩士生中,截至112學年度第1學期,仍有24人尚未取得雙聯學位,約佔16.9%,其中有一半(12人)是110學年度前往修讀的學生,而本國碩士生平均修讀5個學期取得雙聯學位。而101-110學年度來本校就讀的雙聯學校碩士生,同樣截至112學年第1學期,122人中尚有27人未取得雙聯學位,約佔22.1%,其中4人是在110學年度來台就讀,而雙聯學校來台就讀的碩士生平均修讀5.3個學期取得雙聯學位。

結論與建議
       從上述資料不難發現,國內在積極推動雙聯學制下,簽署雙聯學制合作的案件數明顯持續上升,但修讀雙聯學制的人數卻不見相同的趨勢,即便是疫情趨緩後,也未必回到疫情前的人數。或許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尚未退去,但也值得各校持續關注,並嘗試瞭解降低學生修讀雙聯學制或無法完成學位的可能因素。雙聯學制有其優勢,以吸引想要獲得海外學習經驗的學生,但無論是短期交換、雙聯學制或是申請留學,各項準備工作仍是必需的,包含了語言能力和學科專業能力,同時也需要心理上的準備,以適應不同的文化和學習環境,此外,充足的經費來源也可能是影響海外求學順利與否的關鍵因素。許多學校已提供多種協助與支持,但若是能透過累積學生實際的回饋,將可作為現行措施進行檢討的有力參考資訊。
 
參考資料:
★吳清山(2017)。確保雙聯學制品質 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師友月刊。598:0-4。
★徐采薇(2021.07.22)。雙聯學位崛起:異國學習珍貴體驗,讓你一次領兩張證書。Cheers。取自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9822&page=4
★黃偌晴(2022.12.19)。大學搶人新戰場,雙聯學制招生熱門。遠見。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97775

TOP

line

pic113年1~3月份各校IR活動彙總

主辦單位 時間 活動名稱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

113年2月23日(五)

2024年第五屆第一次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年會暨國際研討會—數據治理與國際人才培育
慈濟科技大學

113年3月12日(二)(六)

112年校務研究專題演講暨成果發表會
國立中山大學

113年3月14日(四)

彭森明教授與中南區夥伴學校校務研究諮詢與座談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國立中山大學

113年3月15日(五)

校務研究與大學永續發展論壇
TOP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給LINE好友 !

發佈單位: 校務研究辦公室
瀏覽數: